非常经典漂亮的心灵禅语句子
1、 习惯都是养成的,并非与生俱来。习惯的养成都有引导,既 有个人内心的引导,也有社会现实的引导,有什么样的引导,就会有 什么样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难以改变,必须三思而后选择。与其 养成假丑恶的习惯,不如养成真善美的习惯;与其养成愤怒仇恨的习 惯,不如养成平和友爱的习惯。
2、 止能遮结,观能断灭;止如捉草,观如镰刈。(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十五
3、 我们必须知道“错误是烦恼的原因,毁灭是罪恶的结果”,若要免于毁灭,就必须远离罪恶;要想免于烦恼,就要摆脱错误。——耕云先生
4、 僧问:“如何是大阳境?”师日:“赢鹤老猿啼谷韵,瘦松寒竹锁青烟。”——《大阳警玄禅师》
5、 【最有禅意的句子】我们的行、住、坐、卧和一举一动,有意识地去生活,是觉醒,无意识地去生活,是迷惑。悟或迷、佛或魔、涅槃或轮同,都是一念之差。006
6、 烦恼是愚痴,成佛是觉悟。真正地深解佛法需要“十方清净”。世间的一切表相,无论美丑善恶,俱是佛性之外的虚华,若要修佛,若要学习佛理,就必须要有舍弃一切的决心,愿舍弃、能舍弃,方能真正地觉悟。
7、 十相自在意为:寿命自在、心自在、愿自在、业自在、受生自在、解自在、神力自在、资具自在、法自在、智自在。令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上、下与年、月、日、时所组合的时空宇宙世界一切自在。令具信者免除一切灾难,使所在之处吉祥圆满、眷属和睦、身心安康、去处通达、所求如愿。
8、 人总是在克服一个一个困难的前提下才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功。只有迎难而上、知难而进,这才是应有的精神。
9、 安心不可向外驰求,不可脱离当下。迷失也好,觉悟也好,烦恼也好,清凉也好,道不远人,都在当下。
10、 此十分难得的清净人身,如果用它来作罪业和恶行之工具,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此难得暇满的人身,不用它来学佛,而让它白白地空过死去,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在这个恶浊短暂的世界上,把自己的生命全部消耗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宋)冈波巴《宝鬘集》
11、 假如一个人本着污秽的心去言谈举止,那么苦恼便会立刻跟随他,宛如车轮紧随着挽牛的足蹄。——《佛陀的格言》
12、 世事冗如麻,空门路转赊。青松林下客,几个得归家?共唱胡笳曲,分开五叶花。幸逢诸道友,同上白牛车。——《法演禅师语录》
13、 立于都市楼顶,车声人声,一切入耳的声音无不是噪音、杂音。凡是人类所造出来的声音,以及我们心中的一切念头,无不是噪音杂音,听如无尽的怨叹,让人心不喜不静。
14、 做一个云水禅心的人,在纷繁的尘世中,承受花开的美丽,承受凋零的凄凉。纵算人世冷暖,天高地远,我幺们依旧可以让日子过的清净简单。日子如行云流水,我们却可以烹一杯世味熬煮的茶,于老旧的轩窗下,看一朵白云飘过,一滴雨水滑落。
15、 如今日本、缅甸等地方发生地震,到处灾难重重。大家共同的愿望是能得到佛菩萨的祜佑。虽然佛菩萨的大悲无有分别,平等地救渡众生,但真的能得到佛菩萨的祜佑吗?不一定人人都能得到。我们首先要令佛菩萨欢喜才行。什么事情会使佛菩萨欢喜?拜庙、烧香、供佛一定会使佛菩萨欢喜吗?不一定!
16、 洞里无云别有天,桃花似锦柳如烟。仙家不解论冬夏,石烂松枯不记年。——《法演禅师语录》
17、 山中有一人,善书法,走笔如锥画沙,行墨似屋漏痕,中年 之前,字字有价,锱铢必究,累金日巨,金堂玉案,衣袂好人。及至 八旬,性情大变,日日立于门前树下发呆。忽一日,老者大呼:狗 屁,有价的字还算好字吗?好字法于自然,和天地相通,无价能买。
18、 凡人有欲望很正常,用什么方式实现欲望也很正常。不要强 烈地对抗它,因为修炼的功力不到,强烈地对抗反而会产生不良的结 果,不如顺着它,在不伤害他人也不伤害自己的情况下实现欲望。在 上述前提下顺着它,实现它反而有助于灵魂的修炼。
19、 在日常生活中,要常常自我反省,紧记“对人要宽心,讲话要细心”,如此必可化解“含毒”之心,圆融一切众生。
20、 真正的禅,是纯阳性的,绝不透过想阴的意识思维,比如敲钟,敲了就响,并非是敲后,想一想才响。——耕云先生
21、 不通文字般若,即不得观照般若;若不通观照般若,必不能契会实相般若。(明)真可《紫柏尊者全集》卷一
22、 人之所以会被诱惑,皆因贪图世间一切有形之物,然而这些有形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果执迷于此,我们就会如无果禅师一样遭遇“魔境”,若不如禅师般定力深厚,就难免深陷其中了。
23、 立一念,信足法,随所闻,念其方。宜一念,断诸想。立定信,勿狐疑。精进行,勿懈怠。勿起想,有与无。……勿岁计,勿日倦。立一念,勿中忽。除睡眠,精其意。常独处,勿聚会。……持是行法,便得三昧,现在诸佛悉在前立。《般舟三昧经》
24、 倒是人心总是纷乱复杂,起伏不定,愚痴的人总想改变什么,智慧的人能够顺其自然。
25、 那些低至尘埃里的花蕊,无论你是否亲近,它总会自开自落,临水照花的牵挂,终是暖了灵犀,那一片青翠悄悄爬满了心墙。小半生的情愫,禅意点点,都在生命的留白处,开出了一程一程的珍惜,悄然无声,散落初夏的光阴里。
26、 设病比丘无弟子者,当于众中差次使看病人.所以然者,离此已,更不见所施之处,福胜视病人者。其瞻病者,瞻我无异。设有供养我,及过去诸佛,施我之福德,瞻病而无异。《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九众生居品佛言
27、 知足常乐。什么东西不要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否则无尽的贪欲最终会毁掉自己。美好的生活要靠勤劳的双手去创造,不义之财最终会给自己带来祸害。
28、 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坏的执着,迷惑和错误的见解是最难脱逃 的网,爱欲是最难渡过的河流。
29、 非见闻觉知,非持戒所得,亦非不见闻,非不持戒得。如是论悉舍,亦舍我我所,不取诸法相,加是可得道。《阿陀耆婆经》
30、 “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是参禅学道过程中得 到的境界。这样的境界,是追求知识的结果。
31、 【禅语感悟】 佛说:“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 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一个人既无自卑感,也不会傲慢, 那是非常平实自在。
32、 某些时候,耐心比信心重要。信心是动机,而耐心才能抓住机会。没有耐心的人总会在前进和倒退的翻来覆去中浪费生命,以至消耗信心。所以,人生要及时进取,更要善于等待。只要抱定一个理想,不断地去努力争取,总有一天你会如愿以偿的。
33、 我在佛教的环境中出生成长,除累积佛教知识和形式上的修行外,内心的贪嗔痴及习气并没有减少。遇到我的恩德上师后,他老人家对我针对性地引导,窍诀性地指点,在他的慈悲和加持下我被自然降伏。上师调伏了刚强的我,度化了难化的我,我坚定地相信:上师是佛,上师是法,上师是僧,上师是三宝的根本。
34、 【佛语禅心】 所谓风水,就是我们希望从自然中汲取智慧和能量。但是我们要从自然汲取智慧和能量,必须首先清楚我们和自然的关系是什么。我们仅仅知道我们生命与宇宙同源、同体还不够。我们还必须知道,我们和自然的关系是你我互有,但绝不是你我相互占有。
35、 如果说劳动是一种幸福,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恐怕是嗤之以鼻吧:“劳动多累啊,我就喜欢待着,有吃有喝,不用工作,每天什么都不干,那才幸福呢。”人们大都喜欢闲适安逸,不喜欢劳累。然而,也有许多会在不需要劳动的时候怀念劳动。
36、 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趣向。……譬如欲修万丈高楼,必先坚筑地基,开通水道。《印光大师文钞增广与丁福保书》
37、 善待他人,可以让人生走得更远;善待自己,可以让生命活得滋润。无论是善待谁,其实都是温暖在流转,都是爱在延宕,最终,施及别人,惠泽自身。在顺境的时候,想着去善待他人。己顺,示人以平和;己达,示人以谦恭;己喜,示人以沉静。即使没有那么高的境界,至少可以做到不张狂、不招摇、不炫耀。
38、 【佛语禅心】你可以做捐助千万元的善事,但不能证明你能够一辈子做善事。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甚至在一段时间持续做善事都容易做到,难的是你一辈子都做善事。我们怎样才能一辈子持续做善事呢?必须把善的种子种到你的心田,而把善种播入心田之道就是孝道。
39、 人有生苦、老苦、痛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及五阴 炽盛苦。所以,若有人要强说人生现实是乐多于苦,除非是“以苦为乐”的 无知无觉者(先天障碍),或是尚未尝到现实生活真正苦味之辈(不识愁滋 味之轻狂少年),或是已解脱人间烦恼之修持者(有智慧的人),否则就是 自欺欺人了。
40、 如何以智慧调伏恶智?每个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时,难免产生偏见,形成一些并不正确的想法,有时还会想出许多损人、贬人甚至害人的主意,这都是“恶智”,只有牢记并时刻温习真、善、美的正法,才能扫清头脑中的“恶智”。
41、 修行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脱离现有的生活状况。各安本位、安分守己,各尽各的责任和义务,在尽职尽责中来完成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责任和义务。
42、 男人为阳,女人为阴。所以大多数男人爱温柔贤淑的女人,需要女人的阴柔来与自身的阳性场态相生相合。男人一般不会爱上比自己强势的女人,所以一个强势的男人越有本事,他处的地势越高,可以俯视的女人就越多,因为这世间处于弱势的女人毕竟占多数。
43、 不执迷科学,不沉醉哲理,只愿证悟真谛。闻思佛陀的法教而实修实证,是净化心灵和启迪智慧的唯一途径。
44、 若有尊敬佛,念报于佛恩,彼人终不离,一切诸佛住。《华严经》卷二十三,兜率宫中偈赞品
45、 寝前一省 有些人注定要被错过,不是他错过你,就是你错过他;有些 事注定要被经历,不在此处经历,必在彼处经历。人生这么短,注定 的人和事却这么多,生命因此不堪重负,灵魂因此常常寂寞。与其被 注定所牵,失去人生的快乐,不如跟注定讲和,获得生命的达观。
46、 我幻想着在以后的某一天,我与你归隐山林。清晨,鸟语花香,风清雾茫,十指相携,找山而上。午后,竹林清禅,素纸笔杆,一笔一划,墨色晕染。傍晚,梨花相伴,一筝一琴,相知相鸣,月柔星叹。
47、 佛如优昙花,值遇生信难,遇已种善根,永离饿鬼苦,亦复能损减,阿修罗种类。芥子投针锋,佛出难于是。……生世为人难,值佛世亦难,犹如大海中,盲龟遇浮孔。《大般涅槃经》卷二,寿命品
48、 快乐在于找到内在的纯粹和自由,快乐不是费尽心机计算出的结果,而是一个无心而求的美好过程。
49、 每个人都可以在最平凡的生活里找到快乐,不论佛学修行还是消除烦恼、找到幸福,最先做的都不应是念“阿弥陀佛”或是空想,而应是完成一个人在世上应该做好的事。只有把该做的事情做圆满了,才能体悟寻常生活的真谛,才能以一颗平常心安住于世间,寻获快乐。
50、 夜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灯光!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 是心里犯难!哪怕有一盏灯,天就不会全黑;只要信心尚存,就没有 克服不了的困难!
51、 【天天禅语】善行丝毫积累终会圆满,恶业点点去除终会清净,烦恼时刻对治终会解脱,修行日日增上终会成就。
52、 止修罗战,断烦恼诤,灭怖死心,发降魔愿,兴立正法须弥山王,承办众生一切事业。“四十华严”卷七
53、 结人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却有所求,那就是世间的善缘、有漏的善缘;反之,广结四缘无所求、不著相,无人无我无自无他,那就是无漏的善缘,那就能够成圣成贤。
54、 当我们修习正念的时候,我们的存在就像一个神奇的咒语,具有改变事物的力量。当身、语、意处于完美的统一状态的时候,在我们讲出一个字之前,咒语就已经发挥效用了。
55、 佛法不讲信者得救,更不是恶势力。正法是廓然大公的,佛和菩萨绝不是贪官污吏——你供养他,他就保佑你,你不供养他,你就倒霉,正法绝对没有这样的事。——耕云先生
56、 佛经上说:“生又何尝生?死又何曾死?”本来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都是在同一个循环中。所以说:死是生的开头,生是死的起点。——证严法师
57、 菩萨修行大涅槃者,作是思惟:我若不能忍受如是身苦、心苦,则不能令一切众生渡烦恼河,以是思惟,虽有如是身心苦恼,默然忍受。《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三,高贵德王菩萨品
58、 人生在世,大家都知道,光阴失掉之后,是没办法再得到的,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并不重视名闻利养,而是重视光阴。一定要知道,我们这一生在这个世间什么最可贵?时间最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太宝贵!佛法讲“时节因缘”,这是走向成功之道的秘诀。—诤空法师
59、 禅定是开启自由心智的微妙法门,它的本质是帮人解脱,让世人从对名利的追逐与占有中解脱出来,达到身心的彻底放松,既不为生老病死所困惑,也不被喜怒哀乐所纠缠。
60、 当我们生气时,最重要的是灭掉内心的火,而不是去和对方吵架,让火越烧越猛,最后还殃及自身。
61、 众生因为认识不清,所以常把“无常”误为常、把不乐认为乐,也因心性颠倒而造作许多堕入地狱之恶业。
62、 思想写上蓝天,精神泼向苍茫。千万年时光任我独步,万千 种风骚集于一爱,刹那的绝响,弹指的妙音,横绝太虚,摄入寰宇, 收于胸廓!风一般无形,光一样自在,我从纤毫芥末中裂变,荡向无 穷,灵魂越过一个个星系,不肯在任何一处停歇。我是谁,我是无影 无踪的空无,在梦与现实之间漂移弥漫。
63、 未来是一个悬念。生活如同一场球赛,不知道结果永远比知道结果有趣,假设未来失去悬念了,活着还有何乐趣可言?正因为未来没有揭晓,所以,我们能尽情地幻想,尽情地设计未来愿景。有时候,可能梦想成真;有时候,梦想只是梦想,不管怎样,人类需要受到梦想的引导。
64、 我之夫妇,譬如飞鸟,暮栖高树,同共止宿,须臾之间,及明早起,各自飞去,行求饮食,有缘则合,无缘则离。《佛说五无反复经》
65、 处于逆境的时候,要懂得善待自己。要记住:如果这个世界没人疼惜你,你要疼惜自己,没有人看得上你,你要看得上自己。是的,若能懂得始终对自己好,生命就永远没有失败。善待自己,就是要学会宽恕,不在过去的错误中纠缠;就是要学会退一步,不在不能得的欲望中挣扎。
66、 愿每个人都懂得爱的真谛:爱是奉献而非占有,爱是随缘而非强求,爱是坦诚而非谎言,爱是清净而非功利,爱是包容而非狭隘,爱是温暖而非冷漠,爱是智慧而非愚昧。请敞开你的心扉,将真爱的能量释放。
67、 翻阅时光画卷,春,活泼,有风,万物复苏;夏,明媚,有暖,千丝万缕;秋,静美,有韵,水色阑珊;而冬,纯洁,有雪,素衣白裳,透着灵性,透着孤独,透着静美,如一只白狐,苍茫大地,修行,不闻喧嚣,只携禅意在心。
68、 情与无情一体,触目皆真;佛与众生不别,当体全现。随处做主,遇缘即宗。——《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69、 夫为一方主者,欲行所得之道而利于人,先须克己惠物,下心于一切,然后视金帛如粪土,则四众尊而归之矣。(宋)大觉怀琏禅师(《禅林宝训》)
70、 一切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跏趺坐,俨然不动。《大方等如来藏经》
71、 别人在想些什么,具有“他心通”的人真的都知道吗?师言:“只要我们能抱着坦诚的心意,体谅他人,事事为他人设想,那么他人对我们就没有任何隐瞒。如此,我们怎会不了解他人的心思呢?”
72、 人在世间,不离世俗事。如能厘清人我是非,凡事看得开、想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善尽本分,圆融人事,即是通达“俗谛”。能透彻了解佛陀说的一切真理,契入般若,心正念定,不被外境所转,此谓通达“真谛”。
73、 人生最大的目的,是要发挥生命的价值。人生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 权。我们在这个世间,将生命利用得最有价值,这才是真正有福的人生。人 生之富,要富在福慧之中;若是没有智慧,财富也会带来烦恼。看看那位土 财主,为了追逐更多的财富,最后只得到“黄土一杯”而已。
74、 佛家禅语:并非有钱就是快乐,问心无愧心最安。要批评别人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用爱化疑;心中有爱、就不会有疑。
75、 一切属他,则名为苦;一切由己,自在安乐。《大般涅槃经》卷十,一切大众问品
76、 欲人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人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文殊说般若经》
77、 生活禅就是要在生活当中去体会禅机与妙用,要时时反求诸已,以平等心待人接物,以平常心做平常事,内心始终保持平淡,不起分别,一切都坦然面对,如实面对,这就是禅的表现。
78、 孤独是一种充满希望的等待,每个人的灵魂中都有空缺的一 角,等待被奇迹填满。孤独有时候就像一首你从未听过的音乐,但 你是那么熟悉它的旋律;孤独有时候就像飞过夜晚天空的精灵,会 带着你一起飞;孤独有时候就是一个特别的人,虽然从未谋面却早 已熟悉。
79、 做到得意失意皆平和并不容易,就连为人达观洒脱的文豪苏轼,受人羞辱也难以淡然处之,可见宠辱不惊的修为之难。
80、 如来以一切譬喻,说种种事,无有譬喻能说此法。何以故?心智路绝,不思议故。诸佛菩萨但随众生心,令其欢喜,为说譬喻,非是究竟。《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
81、 每个人的烦恼都有两个来源,一是自身的欲望,另一个就是外物,如金钱、权力、华屋、名声、美色、佳肴等,总是诱惑着人们,也烦恼着人们。
82、 只有解脱所有束缚,扫除一切名利的浮云,才能自由安心地徜徉在禅的晴朗天空。醉心于功利,便会被名缰利锁缚住;斤斤计较褒贬毁誉,必会患得患失。野心勃勃、贪得无厌、争权夺利、钩心斗角,哪一种争斗不是伴随着烦恼焦虑和嫉妒猜疑呢?
83、 佛学推崇的就是与人分享,与人分享与幸福有关的东西。但是什么是 与人分享呢?佛学中已有明确的解释,关心爱护周围的人,多为别人着 想,看到别人的幸福微笑,自己心中自然也会感到幸福快乐,也就会得到 双重甚至更多的幸福!这就是分享的快乐。
84、 一个人如果只是自命清高,不关心社会和他人,自己的价值也得不到实现,到头来终将一事无成。一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随时调整自己,融进时代的发展中锤炼自己,这样自己才能得到提高。只有投入社会,积极地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85、 “佛”字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只有真正把佛法的精神融入生活中、融入社会中,那才是真实的受用,那才是无相的佛法。
86、 对付狡猾的“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彻底离弃它,不要受它的骗,尤其警惕不要受它以修行的名义送来的贿赂。
87、 毋需抱怨世间人情浇薄、功利主义、好心没好报等不公现象。其实,这正是让我们有所作为的大好时机。
88、 红尘多冷暖,草木向阳荣。远寺人来少,禅林月照明。僧居如有梦,境遇不关情。昨夜寒风起,有梅寂寂生。
89、 有一乘道,净众生,离忧悲恼苦,得真如法,所谓四念处。《杂阿含经》卷十九,第535经
90、 《普贤菩萨行愿品》上说:“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佛 教提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互敬关系是“相视当如视佛”“善修和敬,互 相尊重”。
91、 商品品种越多,越让消费者眼花缭乱;社会现象越丰富多 彩,越让人无所适从。在这个琳琅满目的社会大商场,你如果没有眼 力,缺乏定力,内心贪婪,优柔寡断,到头来要么择非所要;要么两 手空空。
92、 资产永远是一个变量,大商人永远不做资产的奴隶。资产只有 源源不断地流动,变成财富再生产的一个个上市公司,最终融入经济 发展的洪流,惠及国家和人民,才是活的、有意义的资产,才能造就 大商人。
93、 “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94、 从古至今,凡夫俗子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追求金银财宝和名闻利养,最终却没有一个人是满足于荣华富贵而死亡的。因为心的力量是无限的,欲望也是没有限制的,因此对于物质的贪欲是永远不可能满足的。
95、 若人寿百岁,懈怠不精进,不如生一日,勉力行精进。《法句经》卷上,述千品不顾身命,唯愿勤修一切智道。《华严经》卷七十八,入法界品
96、 德国的格里特说:“应当教给思考方法,而不是教给思考好了的事。”我们所能看到和读到的固然都是事实,但并不一定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关键不在你做了多久,重要的是是否有进步。明确判断才曩正心的根本。
97、 生活中,一个有自制能力的人,才能够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与人与事,才能够进退有度,并保持着宁静中的“大气”或“静气”。
98、 见有机缘宜把握,没有机缘要营造,机缘未熟不强求。(当代)圣产《108自在语》
99、 没有机会听闻佛法,坐拥金山也毫无福报;能听闻佛法,能念佛,纵是乞丐,也是天下无比富者。
1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3 本站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如发现链接失效,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更新。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