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军的建设也开始进入现代化,为了满足实际作战指挥的需要,中央便开始研究军衔制度。
最初的时候,我军关于军衔模式的设定也参照了苏联的模式,毕竟那会他们还是老大哥。
在推行军衔制度的同时,也设立了相应的行政级别,工资也从45元到590元不等,这个标准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1955年9月27日,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产生了10名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和八百多名少将,他们在待遇方面,自然也有着区别,那么,他们分别享受怎样的待遇?
帅和将,待遇方面差距还是不小
这种“差距不小”也仅仅只是放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毕竟,自共和国诞生以来,也就出了那么10位元帅。
按照中央的规定,元帅是行政三级的,享受政治局委员的待遇;而大将则为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的待遇。
这两个级别,从行政级别来说,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了。
行政等级从总体上一共有24级,比如毛主席就是第一级,工资大约为600元一个月,周总理、朱老总等人便是二级,工资为550元一个月。
因此,元帅位于行政三级,便能解释通了,他们的工资大约为500元一个月。
而接下来的大将,比如粟裕等人,他们的工资是450元每月。
这个工资水平,在当时绝对算是高收入了,要知道,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物价也比较低,大家的贫富差距也比较小,城市中的居民每月的生活费一般不会超过10元,按照这个水平,基本上几十元是可以养活一家人的。
那会的保密工作做得比较强,很多干部的收入都是秘密的,在当时也没人知道他们具体领回了多少工资。
不过当时计划生育还没开始,大部分人的子女还比较多,一家子也都指望一个人的工资吃饭,所以别看是相差几十块钱,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已经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了。
元帅在我国的军事领域中绝对都是头号人物,他们都是久经沙场考验的优秀指挥官,所以在建国以后享受的待遇是非常好的,除了工资以外,他们还有配有高级助理、秘书、保镖以及专门的医务人员照顾身体健康。
具体而言,还规定了住房面积,以及外出的公务车辆、警卫规格、还有医疗待遇,在居住的过程中,配备有警卫班保障安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还有食品供给。
规定的待遇便是如此,不过元帅也就那么区区十人,在具体的执行中,这里面还有很多特殊的情况存在。
比如人尽皆知的十大元帅之首朱德元帅,从1955年授衔开始一直到去世,这二十多年的时间当中,他没有领过元帅的工资。
朱老总向来都是穿旧衣服,就连床上的被褥和床单都用了很多年,他总是说:“能给国家节约一寸布,也是好的。”
而位于行政四级的大将,也有着非常好的待遇。
除了工资水平和实际权力以外,他们和元帅的区别也不算特别大,也都有专门的医生、助理和保镖等陪伴在左右。
按照现在的标准,还有医疗,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大家的医疗水平都差不多,如果真的有很严重的疾病,都会被组织上派到苏联去治疗。
其实,大家也并不在乎实际军衔的问题,对他们来说,军衔的意味仅仅只是对过去奉献的肯定,那个时候大家也比较单纯,比如谁“不服气”谁,出发点都是在于战功、资历等,想要去争个高低,而并不是多几十块钱的工资。
大将也属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种,其中也有特例。
比如许光达在得知自己将要被授予大将军衔以后,主动写了一封申请书交给毛主席等人,希望能给自己降军衔。
军委会议室内,主要领导人们也分析了许光达过去的经历,并且坚持要给许光达授予大将军衔,在慎重考虑了许光达的意见后,将他的行政等级降低了一级,成为了“行政五级大将”,在待遇方面和上将差不多,这才让许光达满意。
除了许光达外,还有一位大将享受着元帅待遇,他便是张云逸。
在建国初期,他全面负责广西的军政工作,在1955年授衔的过程中,考虑到他的资历和功劳实在是太大,因此还专门让他享受了元帅级别的待遇。
而一般来说,上将享受的便是行政五级待遇,在行政方面上享受国务院秘书长的待遇。
中将则是行政六级,在行政角度上享受部长级别的待遇,工资大约是三百多元,其他各方面的保障也全部都有。
按照当时中央的有关规定,从中将以上全部都属于是我党的高级将领,配备有专门的警卫、秘书和保健医生,还有厨师和勤务员;而少将则是行政七级,享受部长级的医疗待遇。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同级别之间的待遇、权力和地位相差颇多,这主要是权力和贡献不同造成的。
定等级,也是为了规范待遇问题,这在当时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比如在毛主席表态以后,周总理、刘少奇等人都纷纷不参加军衔评定,而在军中挂名的邓小平也拒绝了参加军衔评定,在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成员之中,除了毛主席之外,邓小平也成为了另一个没有军衔的人,不过他的待遇还是按照很高的标准走的。
彭德怀元帅最初也不想挂军衔,不过他觉得,如果自己不参加评定,那么很多人的正常评定都没办法继续走下去,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
不过,就算是这样,在国家的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突发情况”。
在中国最为困难的灾害年间,国内的经济一度非常萧条,民众也遇到了很多生活上的困难,毛主席等主要领导人带头削减了自己的工资,并降低至400多元,在他们的号召下,各个军政系统内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削减。
而除了开国元帅的工资水平保持在了400元左右,其他四种“将”的工资水平基本都是在三百到四百元之间的水平。
军衔和待遇上,要格外注重平衡
到底哪些人能够做元帅?哪些人能够做将军?他们该享受什么待遇?这在军衔评定期间绝对是一件非常让人头疼的事情。
各位元帅和将军的贡献,在那个时间段内也总是会被反复提及,面对数以万计为新中国立下战功的功臣们,这次“论功行赏”要保证绝对的公平和公正,不仅不能触及到他们的利益,还要关系到大部队的稳定,这一点都不容易。
因此,在当时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
除了在待遇方面做了规定以外,中将以上的都是高级将领,都配备有一系列服务人员,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照顾各方面军干部的平衡。
当时,少将以上的军衔是最难掌握的,大家考虑的并不是那些工资,所有人都习惯了勤俭节约,而在乎的则是“精神待遇”。
大家都是从战场中走出来的,经历了血雨腥风,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对于不少人来说,军装上挂的什么军衔,重点并不是背后有什么样的工资和具体福利,而是代表着自己拥有过多少战功,被多少人肯定。
在评定军衔的时候,很有可能和实际的待遇挂钩,所以军委也格外注重平衡。
因此,这也就有了像张云逸、许光达这样的特殊存在,军衔和具体待遇并不相匹配,这也是实现平衡的一种重要方式。
也就是说,在“十大将”当中,只有8个人是完全遵照着大将的待遇准则,还有两个人具体待遇和军衔有区别。
解放前,经济十分紧张,大家能吃顿饱饭都不错了,军队中毛主席和大家吃的都是一样的,谁也无所谓。
解放后,经济形势渐渐有了好转,才开始实行起了薪金制,这样差距也就出来了,军衔不同,背后的实际待遇也有很大区别。
在中将或中将以上,生活上的问题其实基本上就不用去操心了,在条件允许的正常情况下,自己想吃什么,提前告诉厨师就可以了。
可中将和少将之间就是一道很大的鸿沟了,一字之差,少将便不算是军队的高级干部了,很多生活上的事情依旧需要自己操心,如果大几百名少将全部按照中将、上将那样的标准去走,国家将要消耗很大一笔开支。
当然了,这其中也有不少特殊例子。
比如钟伟,在授衔的时候仅仅只是一个少将军衔,不过他过去的资历和军功都非常不错,最终也升任为北京军区的参谋长,军队的职务已经非常高了,属于低衔高配的那种。
不过,再怎么样少将也是将军梯队之中的,比大校的待遇要好很多。
听起来在“将军”军衔以上的人有很多,可是解放军一共有几百万部队,能在大校以上的也就这么多人,他们到了六十年代也都可以享受到离职休养的福利。
到了八九十年代,随着我国的经济形势持续好转,很多开国将军也可以进入干休所安度晚年,其中的花费则全部由政府买单。
能具体得到什么待遇,不仅是中央经过仔细衡量后给出的结果,也随着国家局势和经济发展程度不断变更,将帅评定工作从开始到最终确定历经了多年时间,无论是何种待遇,他们都是这个国家当年最坚实的一批力量。
1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3 本站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如发现链接失效,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更新。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