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同性恋婚礼”看沉重幸福背后辛酸

你可能已经猜到了张真和英梓是一对男同性恋者。20日的那场婚礼后,他们就成了圈内关注的新闻人物,因为这是江苏第一场男同性恋婚礼。伴随着这个大胆的举动,男同性恋这个隐秘的话题扑面而来。他们的生存状态、他们曾经的性取向纠结、他们承受的社会压力……
同性恋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困惑:
首先,同性恋者在面对自己时多是自责和愧疚,因为没有一个同性恋者在刚发现自己问题时,会主动地和家人朋友讨论它,相反,会极力的掩盖。这样自我、家庭和社会就在这一问题上形成对立,如果当事人的人格结构不稳定或不健全就很容易成为焦虑、抑郁甚或强迫的温床,自我贬抑、自我惩罚的当事人就会活在自己的不良心境中,虽然近几年来,同志网站在这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同性恋者在面对自己时心理压力会少一些,但从心理学角度这只是压抑,并不是真正的疏解,只是将射向自我的箭转移了方向而已。
其次,同性恋在面对家庭和社会时多是激烈的冲突、担忧、躲避和边缘化无归属感。在我的案例中,同性恋者最无法面对的是父母,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强,对于不能有自己的后代,不能有稳定的家庭是每一个父母所无法容忍的,面对含辛茹苦、白发苍苍的父母,大家可以试着体会同性恋者心理的痛苦。很多案主是在无法忍受父母的催促和无休止的相亲向父母坦白,结果是引发更为激烈的家庭冲突,整个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会有很大的影响。当然会有个别的家庭会接纳,从数量上看会比雪山上的冬虫夏草还要稀少。同性恋者在社会生活多是在担忧和恐惧中,周围的人看待同性恋的眼光要比看待嫖娼者更让人不舒服,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多以人际关系障碍社交恐惧为多,甚者会有些敏感性关系妄想等症状。尤其是在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这一问题日益凸现。
最后,同性恋者在面对同性恋者是多是过高的期望,过低的收获引发的情绪情感问题和生命未来的迷茫感而引发的抑郁、焦虑的问题。同性恋者之间的爱就像冲破困难重重而走到一起的异性恋一样,可能会有美好的以后,也可能因为小小的矛盾而支离破碎,因为双方都被付得太多,期待的也太多,更多的是理想化的水中月镜中花,结局往往以伤心人各走天涯为结局罢了。同性恋者会有自己的圈子,这也是被社会边缘化的无奈,正是这种边缘化带来的恐惧,才使这里面的个体对这个圈子充满了希望,同时也带来的恐惧和不信任。这样的混乱会搅乱个人的价值系统,会赋予同性情感的理想的色彩,一旦理想破灭就会划向毁灭的边缘。另外,由于不像异性恋那样的婚姻会有法律的保护,同性恋之间的情感是很脆弱的,越来越多的同性恋者会认为白头偕老是幻想,孤独的阴影总是挥之不去。当一个人对未来是迷茫的,那他的现实生活也是颓废和了无生趣的,很多的咨询者都会想象到苍老孤单的身影看着别人儿孙承欢膝下的场景而潸然泪下。
边缘同性恋,怎么办?
培养积极的婚恋心态。婚恋虽然有缘分之说,但是,它也是可争取的。生理和心理都趋于成熟的人,有着本能的对于爱和性的要求,所以,积极地投入和选择是避免走偏的一种主动预防。
提防过于亲密的同性的关系。一些人会有同性恋的倾向,但并不代表这样的人就一定适合同性恋。所以,当有同性过密地走近你的生活时,要正确认识事情的状况并提醒自己,不要糊涂地建立同性关系,以免习惯后难于解脱。
增强角色意识。在生活中要强化自身的角色特征,不要过于中性化。有时候人的心态会随着自身行为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当发觉自己并不排斥同性时,就更要注意远离同性亲密关系的刺激,避免角色混乱,学会在自身角色内挖掘爱与性的快乐。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他们?
对于没有同性恋倾向的人,不必放下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而尝试同性恋;对待同性恋者我们应坚守理智中立的态度,不可以歧视也不必宣扬。我们每个人(包括同性恋与非同性恋者)都应抱着健康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坚持忠于社会、忠于国家、忠于家庭、忠于事业的责任感,坚决反对贪图器官刺激的低俗生活方式。
如果对方不违反法律、不干扰别人的生活,我们没有权利对任何人要求坚持某种意识形态或者价值取向。但我还是想凭着善意的态度对同性恋者提出建议:同性恋者最好能够设法经常对自己的身心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和医治,至少不能逾越法律界线。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