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淮左名都翻译赏析(扬州慢淮左名都原文)

姜夔,南宋文学家和音乐家。他少年家贫,屡屡参加考试不中,一生辗转江湖,依靠卖字以及朋友接济为生。但他多才多艺,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通,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姜夔下面这首《扬州慢》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姜夔图片
扬州慢.淮左名都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所见衰败之扬州城
直译:
1176年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里刚下过雪,太阳初升。放眼望去,都是荠草和麦子。进城后看到,四处萧条衰败,河水寒冷凄凉,夜晚渐渐降临,城中响起悲凉号角。我心中满怀怆然,感慨扬州的今昔,所以写了这首词。千岩老人看了之后认为有《黍离》的悲怀。
扬州自古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会,这里有著名的游览胜地竹西亭,出道扬州我解下马鞍稍作停留,过去春风中走过十里扬州城一派繁荣,如今却只有荠草和麦子青青一片。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之后,致使池苑尽毁乔木皆荒芜,至今不愿再提起那些战争。时间渐近黄昏,又听到清寒号角吹奏,回荡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能力,假使他如今看到这些一定会感到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的诗意再美好,也难书写此刻这悲怆的感情。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水波依然荡漾,月色清冷,四周寂寞无声。想那桥边的红色芍药花,现在是为谁开放为谁生存的呢?
昔日繁华扬州城
赏析:
这首词作于1176年,当时作者20多岁,正如他所写的小注中所说,他初次来到扬州观赏居住。看到城中遭遇金兵侵犯后的一片荒芜萧条,联想到昔日杜牧笔下的繁华扬州,不由得怀古之情油然而生。故作此词以示寄怀。
上片:作者叙述自己来到扬州城的所见所闻。经历了金兵南侵之后,昔日繁华十里的扬州城已今非昔比,一片衰败景色。诗人看到这些心中自然涌起对金兵的愤慨,对战争的厌恶。黄昏时分的悲凉河水及悲怆号角,尤其增添了他心中的凉意。
下片:作者联想到,杜牧曾经书写过扬州城的繁华之时。他很喜欢杜牧的诗作,心想如果杜牧看到今日的扬州,也难再写出昔日的繁华。二十四桥依然在,只是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温柔乡的歌舞升平。只有满目疮痍,一片衰败了。
纵观全词,本诗行文基调笼罩着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词人用“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悲怆“号角”和“空城”“桥边红药”等,描述了扬州城被金兵洗劫后代荒凉。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杜牧曾经写过的昔日扬州的繁华——“青楼梦”,“二十四桥”等等。情景交融夜是这首词写作手法上显著的一个特点,是词人经常使用的手法。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