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看客
看客,是怎样一群人呢?
看客,又有着怎样的心理呢?
对于看客现象,我们应该持何种态度呢?
看客一词,最早应该出现在鲁迅的作品中吧。也许,其他人的作品中也有,只是没有明确地提出来而已。鲁迅笔下的看客,是冷漠的,是麻木的,是没有自我思维的一群动物而已。鲁迅对他们的描写也是极尽精准的,往往都只是抓住他们的“一鳞半爪”来写,或是一个表情,或是一个动作,或是一句话,或是一簇头发。却能活灵活现地将其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可谓妙也,让人不住地点头赞成道:对,就是这样的,我看到过这样的人。我想,写实,不外乎就是这样了吧,真正地贴近了生活,反应了生活。
正如文章《药》里,华老栓去刑场时所描写的一样:几个人从他面前过去了,一个还回头看他,样子不甚分明,但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只见许多古怪的人,三三两两,鬼似的在那里徘徊,定睛再看,却也看不出什么别的奇怪。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这些人,都没有正面的描写,他们的长相皮囊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情态,他们的精神,都是一样的,麻木不仁,无心冷漠。一群看热闹的人,都是没有了灵魂的空壳。没了思维的能力,没了自我的意识,只是移动着,只有原始的“吃”的欲望还在。如孤魂野鬼般,他们存在着,孤独着,互相打量观赏着。
看客,更多的是内心一种淡漠吧。是对自我的绝对封闭和保护;是对周围环境的漠视;是社会群体意识的淡薄。作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我们避免不了必要的社会交往与社会关系,每个人,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的,离开了环境,人也很难独善其身,生活得好。所以,营造好的环境应该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义务。
历史上,无数的仁人志士们,正是这样一群人。所以才有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英勇无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磊落无私。对待社会世事,他们从来都是热血热心的,不会逃避,不会曲折,纵然是有性命之虞,也是在所不惜的。正如,鲁迅笔下的启蒙者们一样,一个个清醒而有痛苦的灵魂,黑暗中,愚昧中,甘愿用自己的鲜血来启发着世人的觉醒。
现代社会里,和平年代里,生活并不严峻,不需要我们上刀山下火海。要的只是人际里,多一分的信任与温暖,来来往往里,多一点真诚,多一点包容,多一点美好。正如歌里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这是世人对美好社会关系的期盼,期盼健康美好的社会公德,传统美德,个人修养,能真正地和合共融,那么,我们的世界就是美好的。
不是鲁迅笔下祥林嫂的遭遇,痛苦只能自己咀嚼,旁人,从来都是热闹的看客而已。祥林嫂悲惨的人生:男人们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正如,卞之琳的诗《断章》所述: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我们存在于彼此的生命里,也是彼此生命里的风景,我们相偎相依,互为依赖,又怎么能陌生了彼此,冷漠了彼此呢?
生命,有你我的共同参与,才会丰富;生活,有你我的共同参与,才有精彩;社会,有你我的共同参与,才会美好。
人生忽如寄,天道邈悠悠。自然宇宙里,我们是匆匆过客,匆匆几十载,演绎了芳华、枯荣。但,世俗人生里,我们是温暖彼此的所在,从来不应该是看客。
1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3 本站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如发现链接失效,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更新。
暂无评论内容